首页      国际财经   国内财经   财经观察   消费指南      理财资讯   财经视频   股票信息   专家点评      投资策略   基金动态   业界声音      证券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经 > 爆光台 > 正文
媒体称供港食品安全率99.999% 内地能否实现
时间:2015-09-25 16:52: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财经首页    我来说两句()

 供港食品安全奇迹能否在内地实现

 

  好消息。9月24日,记者从“2016年度供港生鲜招标发布会”获悉,在足额保障香港市场的前提下,明年将有200亿元供港生鲜产品投放国内市场,包括北上广深及长三角、珠三角的60万居民将首先开始享用。(国际在线9月24日)

 

  接下来发布会公布的消息,则为13亿大陆人带来了福音。根据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中国国际贸易协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开始建设公共采购平台,针对出口优质产品回归难的诸多问题,该中心以供港生鲜为突破点,通过“一个识别符号加双复制”的供港交易平台模式,在国内首次推出以消费者权利为导向的采购标准,全面与国际标准接轨。

 

  其具体措施有三条:一是建立统一品牌识别标志,让消费者一眼便知“谁是好孩子”;二是复制供港监管体系,确保“好孩子不变坏”;三是复制供港商务模式,让“好孩子有糖吃”。

 

  犹记得2011年时,媒体报道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供应澳门食品的安全率则为100%,消息甫出,便刺痛了大陆民众的神经:同为一国公民,港澳居民何其有幸,大陆居民何其不幸,呼吁提高大陆食品安全标准,加强食品监管,让大陆民众吃得放心和安全。

 

  4年过去,好消息终于来到,有关部门也开始着手建立公共采购平台,出台措施,呼应民众的愿望,解决国人吃什么的心头之痛。对此,我要给予一百个点赞。但看完报道,心里感觉有点不踏实:“有关部门”是什么部门?中国国际贸易协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是个多大的权力机构?其设想的愿景能实现吗?

 

  我们先来探究一下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99.999%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一是监管主体非常明确,由质检部门一管到底,区别于内地的分段监管、多头管理模式;二是自上世纪60年代开通“三趟快车”至今,中央政府一直把供港食品当做政治任务来抓,不惜工本加大供港食品的生产繁殖、销售环节及检验检疫的投入;三是供港食品均是集约化生产,虽然投入大,但价格高,企业有利可图。

 

  为此,有论者认为供港食品这套体制很难在内地复制。理由是,港澳地区总体需求不大,内地不计成本、搞现代化集约生产便能保证供给,加上港澳有着相对完备的法治背景和监管体系。而内地市场太广阔,加上监管体制不健全,企业和商家法制意识淡漠,如搬用供港食品模式,会增加生产和监管成本,而这一成本将会体现在市场上,由消费者承担。

 

  上述分析不无道理。客观讲,现在就指望像港澳居民那样吃上100%合格的放心食品不现实,但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办法,借鉴供港食品的经验,提高食品安全率。

 

  一是将食品安全当做政治任务来抓。中央政府应明确,各级政府必须将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辖区内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将从重处罚主政官员,以此督促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二是建立独立的监管体系。2006年5月,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了食物安全中心,由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管辖。中心的职权很大,服务范围广泛,包括食品的进口管制及出口验证、屠宰房及食用动物监察及食物风险管理及评估等。事实证明,此种“集中模式”比内地的“分散模式”更有效。当务之急是要改革“分段监管”和“多头管理”的监管机制,成立由国务院领导的食品安全机构,掌管全国的食品安全。

 

  三是政府一定要加大食品安全反面的投入,包括发展食品集约化所需资金、建立一支专业的食品监管队伍、增加改善检验检疫设备、对企业用于改善生产条件的投入予以补偿。

关键字:香港 媒体 食品 内地
分享到:
责任编辑: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