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财经讯 9月7日消息,多个上海媒体今日称,上海闸北静安将合并成静安区,面积37.37平方公里,户籍100万,常住人口122万,13个街镇。
解放日报解放网刊发了更多细节,称静安区与闸北区撤二建一,建设新“静安区”,区政府目前设在常德路370号。撤二建一后,两区强强联合,建立联合党委,下设三个党组。“撤二建一”的具体方案还需等中央审批。
对于上海闸北静安将合并成静安区,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微博]称,这相当于“贵族小姐,嫁给屌丝工人!闸北房价,又多了一个上涨的理由!”
今日,静安和闸北并区成立新的静安区。那么,静安和闸北并区对于楼市影响如何?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虽然并区有短期利好,原闸北房价因为“并区”有可能会进一步上涨,进一步向原静安区看齐。但是开发商拿地仍然需谨慎,否则极有可能陷入市场风险。
静安区标签就是高端物业
张宏伟指出,原静安区本来宅地稀缺,多年来一直很少供应,即使有旧城改造项目,也步履维艰。因此,新建项目的供应量跟不上市场需求的节奏,原静安区住宅市场发展受限,区域市场势必会走向高端。
原静安区住宅市场的标签就是市中心高端物业,而原闸北区多年来品质未能提升至中高端,直到方兴“地王”之后,区域地价攀升,房价也攀升,从地王之前的每平方米4万均价到之后的今年的6万均价,新建项目品质有所提升,但整体上并没有摆脱区域品质低下的印象。
闸北正改变中低端居住区现状
从原闸北区土地市场来看,虽然供地同样稀少,但近两年有土地放量,并且土地供应量比原静安可塑性强,加上近期“地王”项目及周边商业配套的逐步完善,正在改变原闸北中低端居住区的现状。
并区后,原静安区和闸北区成立新的静安区,新静安区房地产市场将统筹发展,区域品质虽然短期内有差距,但是今后有缩小的可能性。
闸北房价可能会进一步上涨
这也就意味着,随着区域配套的不断完善,随着土地价格的攀升,随着并区后两区市场趋同化,原闸北房价因为“并区”有可能会进一步上涨,进一步向原静安区看齐。
并区后地王还会频出
从土地市场来看,并区后,原静安仍然无土地供应,但是原闸北仍然有土地供应,开发商还会继续积极关注这个区域市场,这个区域内“地王”还会频出,土地价格出现面粉向面包看齐的现象还会重演。至此,地价进一步推升房价上涨,市场会因此出现价格“泡沫”。因此,虽然并区有短期利好,但是开发商拿地仍然需谨慎,否则极有可能陷入市场风险。
闸北基本情况
闸北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区北部。东与虹口区、宝山区为邻,西与普陀区、宝山区毗连,南隔苏州河与黄浦区、静安两区相望,北与宝山区接壤。全境南北长约10千米,总面积29.19平方千米。境内有铁路上海站、铁路北郊站。轨道交通1、3、4、8号线,内环线、南北高架路、中环线经过区境。境内有宋教仁墓、吴昌硕故居、上海总工会旧址、“四一二”惨案群众流血牺牲地、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等遗址及纪念地。境域原为吴淞江(今苏州河)流域处的沼泽地,1863年始,境地东南隅被划为美租界,后并为公共租界,自此城市化进程开始。1900年,地方绅商为抵制租界扩张,自辟华界商埠,设闸北工程总局。1911年,设闸北自治公所。1912年,建闸北市,设闸北市政厅。1928年,始建行政区,称闸北区,属上海特别市(后改名上海市)。上海沦陷期间,日伪改闸北区为沪北区。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为第十四、十五行政区。1947年,两区分别改称闸北区和北站区。1956年,两区合并称闸北区。1958年11月,撤销北郊区,中山北路至场中路地区划入区境。1962年,虹口区罗浮路至宝山路之间地区划入区境。1982年,宝山县场中路至汾西路之间地区划入区境。1984年,从宝山县划入部分地区,区境北界扩至北长浜。1992年9月,宝山区彭浦乡塘南村、龙潭村划入区境。1997年9月,从宝山区划入部分地区,区境北界扩至共和新路以西,共康路南侧高压走廊线、共康路。1999年5月,恒丰路立交桥西沿部分地区划入普陀区,遂成现状。至2013年年底,区辖有天目西路、北站、宝山路、芷江西路、共和新路、大宁路、彭浦新村、临汾路8个街道和彭浦镇。有居民委员会211个,村民委员会1个。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73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21.01万人。户籍总人口684298人。
静安基本情况
静安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周围与6个区相邻全区总面积7.6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3万人。 静安区因境内古刹静安寺而得名,历史文脉悠久、城市环境优美信息交通便捷。区内现代商贸发达中西文化交融,历来是上海中心商业商务区和对外交流的窗口。
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32.07亿元,比上年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海关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95.62亿元和26.28亿美元,“十二五”前四年年均增长7.97%和4.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93亿元;“十二五”前三年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92%,提前一年完成目标进度,单位增加值能耗始终处于全市各区县最低水平。寸土寸金的静安,这些年来演绎了一个个精彩的“楼宇故事”:全市第一幢“亿元楼”嘉里中心诞生在此,这在当时是上海的一个奇迹;之后,恒隆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梅龙镇广场“金三角”逐渐形成。
2014年完成区级财政收入 92.48亿元,比上年增长 8.00%,全区税收总收入 260.63亿元,比上年增长 9.7%。“十二五”前四年,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7%。
静安区人民政府下辖静安寺街道、曹家渡街道、江宁路街道、石门二路街道、南京西路街道共 5个办事处,置 71个居民委员会, 3172个居民小组。 2014年静安区常住人口 24.86万人,户籍人口 29.31万人,常住外来人口 5.89万人。静安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在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 9.4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32.4%。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 84.14岁。
商贸流通业品牌荟萃
截至2013年底,静安南京西路沿线汇集国内外品牌1500余个,其中国际知名品牌900多个,国际顶级及一线品牌95个。沿南京西路辐射的专业街精彩纷呈,闻名遐迩的吴江路休闲街 2012年被评为“中国商业特色街”;陕西北路老字号一条街,集中了中华老字号及自主品牌20余个,2009年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老字号工作委员会评为“中华老字号上海第一街”;梅龙镇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恒隆广场、久光百货、金鹰购物广场五大商厦已经成为高端商业的代表。 2014年,商贸流通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37.35%。
专业服务业总部集聚
专业服务业是静安打造国际商务港的优势产业,也是对接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高效开放的市场环境,集聚了毕马威、罗兰贝格、国浩、方达等一大批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商务咨询、投资管理等国内外的专业服务业企业,形成了行业高地。2014年,专业服务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20.57%。
文化创意产业影响力增强
结合产业优势,整合区域资源,区内基本形成了“一带 一街 一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一带:以昌平路为主轴建设“静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初具规模,以“800秀”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初步形成国内外时尚品牌消费、研发设计、展示发布等时尚创意产业集聚效应。一街:威海路文化传媒街以文广、文新两大优势文化传媒集团为重点,不断吸引跨国传媒、广告企业进驻。一谷:南部地区以静安南京路至华山路一线为中轴的“现代戏剧谷”,逐步形成国内著名的现代戏剧集聚区。2014年,文化创意产业占全区税收比重9.97%。
金融业创新拓展
静安区集聚了国泰君安(18.94, 0.23, 1.23%)、光大证券(16.56, -0.33, -1.95%)等数十家证券公司及营业部,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等投资公司,为调整金融业结构,增强抵御风险能力,近年来积极探索发展新金融业,引进佳士得、海富基金、华侨星城、信拓城海外投资(上海首批QDLP企业)等创新金融机构。2014年金融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12.62%。
房地产业载体支撑
静安区土地资源有限,区域经济在发展中主动进行调整,已逐步摆脱了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转型中房地产(14.05, -0.58, -3.96%)业依托楼宇载体以长期物业保有的方式吸引了一大批高附加值、资本及知识密集型企业聚集,并通过这些核心企业来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进入,推进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房地产业2014年占全区总税收比重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