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首页      国际   国内   社会   军事      台湾   视频   图片   评论      体育   娱乐   财经      房产   家居      旅游   时尚   婚嫁   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张志东: 书法的原点是一支八分钱的狼毫笔
时间:2020-07-27 12:27:49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    新闻首页    我来说两句()

 导读:张志东,60后,广东陆丰人,著名书画家,中日文化交流使者,凤凰卫视、深圳卫视等特约评论员,先后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专业、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学文学专业。2016年5月12日在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业博览交易会举办个人水墨书画展“墨述”。此次展览,展示《裂》《乡》《雪》《禅》及包括新作在内的纸本水墨书画、国画作品及漫画小品共26幅。张志东先生表示,他的作品从超越表象的视点进行创作,富含诗意、情绪性,以及带有戏剧冲突感,这些文字、图像世界希望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感悟作品内在的精神意涵,并从中发现汉字的全新魅力。

张志东: 书法的原点是一支八分钱的狼毫笔

 

  早前习过绘画的张志东,长年从事媒体工作,大量接触优秀艺术作品的机会,滋养了他的艺术灵性。也为张志东近年进行水墨书画创作,夯实了基础。他的作品多以单个汉字为主题,采用水墨丹青的传统技法,勾、皴、擦、点、染,在神似与形非似之间,在浓淡虚实之间,或苍劲或平缓,或泼洒或疾书,似书、似拓、似画,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意韵。诸多作品被日本、香港和国内外藏家和机构收藏。

  日前,深圳媒体记者采访了居于深圳的书法家张志东先生。

  “你为什么写书法?”面对这个单纯而直接的第一个问题,张志东笑着说:“它能带来快乐啊,常常一抓笔就欲罢不能。”

  有业界专家称,书法家张志东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精通书法的人了,他的书法作品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彰显其书法家的个性和精神状态。

  纵观书法家张志东的书法作品,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整体感觉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飘逸、洒脱等特点十分突出。有网友的帖子说,“书法是一个很高雅的艺术,在于自身的学养和对事物美的看法,张志东的学养已经极深了。”

  对于张志东的书法作品,诗人、“字在”文化品牌创始人刘美松是这样评价的:“志东书法作品每有惊艳,他的惊艳在于书法美学之外的绘画美学。字里有画意,开阔自如,放浪形骸,个性是所有艺术的第一生命力。”而另一些专家评论说,张志东特别擅长把古今书法字体结合一种俊秀、刚柔并济、广受大众的赞誉,创作题材广泛,雅俗共赏,是一位充满艺术活力现代实力派的书法家。

  黄扬略评价张志东的作品时说,从志东的艺术创作中,可以看出他的汉隶、魏碑功夫,加上颇具冲击力的艺术变形,枯润、浓淡变化,使他的作品达到一种特有的意境。

  中国书法历来讲求意境和情趣,书法作品可以展现书家的笔性,可以放松书家的心情,达到修心养性,从而完善自我。在张志东的书法世界里,你会发现他的笔墨灵动、意韵丰富、姿态洒脱,常常令观者错愕惊叹……

  媒体记者们欣赏了张志东的部分书法作品。作品中的字体遒劲有力,潇洒自如。面对一片啧啧赞叹声,张志东只笑不语。

  接受记者的采访中,不难感受到张志东透出一种自古以来传统文人内敛谦逊的气质。漫长岁月的书法历练,他的敬畏之心始终如一,每日以朝圣的心态与古人对话。

  张志东的书法十分注重线条的美感和朦胧,其实书法作为独特的传统艺术,其艺术的物化形态就是用笔来书写线条,结字造型的。而书法艺术正是通过这种物化的手段达到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为所说: “书法之妙,全在用笔。”

  康有为认一篇书法作品的好坏,关键就在于对于用笔技巧的掌握,而这也是能够写好一幅作品的基础。晋代的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充分体现了她对用笔的重视,一开篇就是对用笔的论述: “善于笔力者多骨 不善笔力者多肉。”

  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用笔表现笔画线条力感的人,他的字会显得骨力坚挺;而不善于用笔的人,写出的字很容易使线条流于疲软、乏力。王羲之更是认为:“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若壮士之折一肱骨。”

  张志东称自己的书法作品不像其他书法家那样具有强烈的辨识度,而熟悉张志东的好友和网友并不这么认为。在采访中,张志东介绍,自己的书法作品林林总总已经好几百幅,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少字类或者是单字的,另一种就是传统的书法了,以草书为主。有好多主要作品都放在雅昌艺术网上。

  张志东说,书法在古代其实一种信息的载体而已,便条、日记或者记账本之类的东西。毛笔也就是书写工具,在当今就能成为作品了。这大概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了,信息的传递不需要书法了,但书法能给人带来某种特殊的体验,所以也就被赋予某种特殊的美学意义。

  “我自己写书法的目的很简单,它能带来快乐,常常一抓笔就欲罢不得。而且自己的状态能通过书写更直接的感知到,用句流行的话说,就是自己跟自己对话了。当然,书法还可以跟另一些人对话,那就是古人。临帖或者观贴你也能感知到古人当时行笔至此的某种心态、笔态。这其实也是书法能让很多人着迷的地方。”张志东如是说。

  面对记者问及什么时候开始习作书法和是什么原因让张志东爱上书法时,张志东说,我记得那时老爸买了八分钱一支的狼毫笔,笔端贴着很精致漂亮的出厂商标。还有一本柳体的字帖,整本的内容都是诗词《长征》,头一两字“红军”临得滚瓜烂熟,这应该是我练字的原点吧。后来自己也慢慢找了些欧体、颜体的帖子来观摩,知道王羲之是很后来的事了。其中第一次偶然看到张旭的狂草给我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几乎完全改变了我对书法的所有认知,当然,还有怀素这些。”

  张志东还回忆说,读高二那会儿,学校书法比赛,我写了些小楷的书法送展。评委的语文老师单独把我叫到他住的房间去,当时我以为什么事要挨剋了,结果老师从抽屉拿出我写的小楷出来,问:这是你写的吗? 这次比赛我拿了第一,这些事让我觉得自己在写字上可能小有天分。人生充满着各种不同的激励,但可能某个小小的激励就能影响一生。

  张志东向媒体记者介绍说,学习书法除了能让自己跟自己对话外,还能跟古人形成对话关系。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天然的承袭或者复制着古人的文化基因,审美、行为模式、视觉惯性等等,这些都造就了眼下的各种文化现象,那么艺术如何颠覆过往走入当代呢?需要每个艺术家自身去完成一个基因突变的过程,有些人可能是缓慢的过程,有些人就很决绝,就如当年离经叛道的日本的书道家 井上有一。

  张志东说,他现在反而欣赏好多现在被批的写“丑书”的书法家,甚至敬仰。他说,我们这个社会貌似不太容忍小众艺术的存在,比起国内,日韩的受众对前卫书法的宽容度就大很多,往往边缘化的东西更具有开疆拓土的锐度。

  张志东说,“书法和其他的艺术品一样,都必须是深深的带着时代的烙印的东西才有收藏价值,我们都处于当下,不识庐山真面目,根本也搞不清多少年后我们的时代的烙印会是什么?带着这种烙印的作品会是什么?我们现在看丰子恺的绘画就觉得很民国很有feel。当代艺术里,为什么张晓刚的当代作品、比如基因系列在国际市场那么被热捧?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我认为他的作品色彩效果是以前照相馆拍出来的黑白照片后又另外涂上淡彩的那种,这些我开始以为只有咱中国才有,后来发现日本的明治年间也有这样的老照片。这对于西方,是一种很新奇的、很东方的东西,犹如当年梵高迷上浮世绘那样,百年的东亚人文史就这样被图解于方格之间。这就是当代艺术品的魅力之所在,价值之所在。”

  张志东一边整理过往的作品一边对记者说:“当代书法的价值生成跟其他艺术品是一样的。拿井上有一的作品来说吧,他的书道作品被天价收藏,比如《贫》字,那是他拿生命写出来的字,他终生不卖字不办展,像个疯子一样的不停的书写。我崇拜的还有一个,香港的九龙皇帝曾灶财,几乎从未有人能像他那样把汉字都变成具有陌生感的满壁涂鸦,犹如面朝苍天诅咒着什么诉说着什么。他的一生都成为了书写的行为艺术。这些当下我们身边的书法家们能做到吗?如果不能做到,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是怎样走入历史的殿堂。”

  目前的张志东大多时间安于创作、远离喧嚣,当被问到对书法的商业操作时,他说,书法水准跟商业成功没有太大的必然联系,但书法家本身的营销能力不可或缺,书法作品一旦进入流通领域,就无所谓艺不艺术了,就跟卖件衣服是一样的,书法市场本身就是跟国情有关的江湖,或可称之为以艺术为名的江湖。最后,张志东还对爱好书法的网友们寄予了厚望,他说,应该多放大自己的爱好,除了秉承中国古人的精髓之外,也多些吸取西方的美学概念。过去如此,未来也如此,有创造性的作品必将产生于不同属性的文化基因的重新组合。”(杜茜、毛志刚)

关键字:
分享到:
责任编辑: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