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王》的热度仍然不减,在北美上映之后,连续三周登顶票房榜首,也顺利刷新了DC的票房纪录。
但是在《海王》的威慑之下,其他影片也并没有完全被吊打。
《密室逃生》位于周票房第二
上周,一部小成本的悬疑片《密室逃生》紧跟《海王》,位居周票房榜第二,成为新年来第一匹小黑马。
这部烧脑的悬疑片1月18日也将登陆国内院线,小万就来和大家聊聊,它会成为春节档之前的开胃前菜吗?
《密室逃生》的制作阵容其实并不“低成本”,影片的制片人是《速度与激情》系列的金牌制片尼尔·H·莫瑞兹。
导演亚当·罗比特尔也有不错的惊悚悬疑片执导经验,一众演员虽然算不上一线明星,但也都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新人。
所以,没有IP、明星和大咖,《密室逃生》的最大卖点是什么?
设定。
影片讲述6个陌生人为了获得巨额奖金参加了一个密室逃生的游戏,但是随着游戏正式开始,他们发现这次“逃生”不仅仅是一场游戏,而是实打实地要为了求生而奔命。
不同的房间,各种类型近在咫尺的威胁,以及不断减少的时间,整个故事显然是不断刺激着观众们紧张的神经和狂飙的肾上腺。
在密室逃脱类实景游戏大火之后,这类电影的出现也似乎理所当然。
不过《密室逃生》的有趣之处,正在于它再一次将密室逃脱游戏与传统悬疑惊悚题材的结合做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其实密室逃脱类电影并不少见,大家熟悉的《电锯惊魂》系列将不同的人囚禁在房间中,通过做出选择来决定命运;
另一个经典的《心慌方》系列,则是依靠严密的推理和计算来开拓了一条“严肃文艺”的密室悬疑之路。
经典的逃脱类电影《心慌方》
相比于这些影片的故事背景多少显得有些“虚构”,《密室逃生》则将目前正流行的现实中的游戏引入电影,非常简单地实现了影片给观众提供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游戏化”是如今商业片,尤其是恐怖片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毕竟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件,如何营造一个合适的前提,成为了这类影片吸引观众的关键。
从去年的《解除好友2》到韩国大热的《昆池岩》,游戏感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密室逃生》,这种游戏感无疑让很多玩过,甚至热衷于密室游戏的观众感到熟悉又新奇。
在这样的故事设定之下,《密室逃脱》还将故事中的核心:“密室”,做出了不少的新意。
无论是从一开始比较简单的“烈火”和“寒冰”两个房间,到之后的“颠倒房间”和“病房”,不仅场景各异,气氛和风格也随着密室主题的变化而产生了不同的层次。
每进入一个新房间,新环境带来的陌生感和必须尽快找到线索的紧张感将观众和主角放到了同样的位置上。
对于一部出身“套路”的悬疑片来说,《密室逃生》在这方面做出了不错的效果。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悬疑故事的外壳之下,最终揭露的游戏真相。
熟悉此类故事的观众大概能从一开始就猜到,随着解谜的进行,最终一定会登场整个游戏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那个一直隐藏在主角们背后的大Boss,然后将故事主题指向人性的自私、贪婪等等。
这也没错了,但是《密室逃生》将这个过程的重点放在的故事的参与者身上,影片中的6个主角年纪、职业、性格都各不相同,有学生、有白领、有退伍军人,密室如同一个微型社会。
但是他们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是某场灾难的幸存者,而且都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他们此前生活中经历的痛苦被游戏的经营者加以利用,并且在故事中与密室相结合。
而这才是影片除了表面上的“逃出密室”以外,真正“烧脑”的地方。
随着影片的进行,观众们逐渐发现那些之前并未注意的细节似乎与各个主角的故事紧密相关,解开主角们被聚集于此的原因,和幕后主谋的真正目的,才是影片本身最大的谜题。
作为一部小成本的悬疑片,《密室逃生》充分发挥了“小”这个特点,在春节档即将开始的厮杀之前,先来一场热身赛。
至少对于小万来说,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已经准备好春节再去玩一场密室逃脱了,想要一起去的小伙伴们,赶紧约起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