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长版五一假期结束了,那些不愿意去景区凑热闹的人中,部分选择走进电影院,看几部片的有之,一部片刷几次的也有之。
这样的结果,让五一票房创下了新高。
据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和艺恩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19:10,今年“五一档”电影票房破15亿元,再创“五一档”票房新高。
当然,今年的五一假期比以往多了一天,但即使只按照假期前三天13.13亿元的票房计算,依旧比去年同比增长了30%左右。
单从票房来看,喜大普奔。
然而,马太效应明显。《复联4》票房总计超过12亿元,占总票房八成,一骑绝尘;在排名前十的影片中,其他约8部国产影片基本全军覆没,在和《复联4》的近身肉搏中,众不敌寡,存在感和票房都极低。
身为漫威精品之作,又是终结篇,《复联4》在中国市场的火爆是有预期的。
除了中国预售票房以7.2亿元位居第一之外,该片打破了多项中国电影市场的记录:中国零点场票房第一(1.89亿元);中国进口电影单日票房&中国影史单日票房第一(5.5亿元);中国首周票房第一(25.99亿元);中国最快达20亿元票房电影(3天20小时)等。
根据猫眼平台预计《复联4》最终票房将超过40亿元。
院线的排片功不可没。
五一期间看电影的小伙伴应该不难发现,《复联4》几乎占据所有时段,有的影院甚至只有这一部影片在不同观影厅放映。
根据猫眼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三天,《复联4》的排片超过60%。其他电影的排片率最高的不超过15%,有的甚至不到10%。
据了解,《复联4》的票价明显高于其他电影的票价,巨幕场的票价更是在200元以上,加上卖座,所以该片的总票房一定会高。在可分账票房中,院线提成近5成以上,所以,高票房的电影直接影响了院线的盈利能力。
换句话说,是利益驱动让院线给《复联4》安排了大量的排片。
尤其是,中国院线从春节之后已经因为整体票房低迷而“干枯”很久了。
自从2018年全年电影票房突破600亿之后,从影视公司到电影院线都开始趋于平淡甚至进入下行通道。
包括金逸影视、幸福蓝海、横店影视、星美控股等公司在内的院线基本都出现了净利下滑的现象,有的甚至部分影院暂停营业。
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单个银幕数产出的下滑。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银幕增加至60079块,增速为18.32%,高于票房收入9.06%的增速。当票房产出跟不上影院增长的规模,单银幕票房产出就会下滑,直接导致院线业绩下滑。
一季度票房市场经历惨淡局面。一季度,前十位影片累积票房为143.56亿元,去年同期为149.14亿元;一季度票房破亿影片23部,去年同期为27部。观影人次亦出现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观影人次为4.8亿,去年同期为5.61亿。
直到《复联4》来了,才让院线“久旱逢甘霖”。遇到这么叫好又叫座的影片,难道还不抓住机会翻身吗?
有人认为电影票房和排片率之间是相得益彰的关系,电影好,院线为了赚取更多的票房就会尽量多排片;排片占比越高,电影就有更多的机会被观众看到,票房就会走高。
就像是这个五一假期,如果给其他本土电影多一些排片率,人家的票房也不一定就会这么低。
这种说法看似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国产电影票房低的锅不应该院线来背。最根本的还在电影本身的质量,电影内容吸引人,才会有观众去看,才会出现即使排片半小时一场都会场场爆满的现象,否则即使排片再多,没人待见还是白搭。这一点,各个院线心里肯定明镜似的。
说白了,排片只是给电影一个展示的机会,如果市场反应好,排片率肯定会上升。
这一点,小语种影片《何以为家》做了最好的诠释。
五一假期期间,该片以1.2亿元票房位列第二,也成为在《复联4》的挤压下,唯一一部票房破亿的影片,也是唯一一部在前三天每天都能保持票房增长的电影。
这部此前几乎没人看好甚至少有人知道的黎巴嫩电影成为最大的票房黑马,在豆瓣的评分已经是8.9分。随着口碑发酵,该片的排片已经从1日的9.1%上升至19.7%。
这再次印证了好内容才是王道,至少是根基。
而那些在五一假期惨败的本土影片,有的也曾是被寄予厚望的,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当然,我们可以说这些影片选错了上映时间,不该与《复联4》正面竞争,但如果自己足够强大,或许什么时候上映都不会输,更不用怕。
最后一句话,天助自助者,也真心祝福中国电影有个美好的未来。
责编:刘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