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频道 > 娱乐焦点 > 正文
北影节电影科技国际论坛
时间:2019-04-16 14:00:51    来源:香江娱乐    浏览次数:    娱乐首页    我来说两句()

 

  电影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针对当前电影产业里的高新技术发展状况,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科技国际论坛”在昨日下午举行。论坛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承办、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电影高新技术专委会协办。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电影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栾国志主持论坛,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宣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所长张伟,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王志出席论坛并致辞。

  本届“电影科技国际论坛”以“高新技术引领新时代电影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电影科技专家聚焦当前全球电影高新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深入分析国内外电影产业发展对电影科技的新需求,交流新兴视听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科学技术在电影行业的应用经验,进而推动新时代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论坛隆重举行了国家电影云制作服务平台启动仪式。中国电影科研所所长张伟、国家电影局副巡视员丁立、中影集团董事长焦宏奋、华夏电影发行公司董事长傅若清、青岛市即墨区副区长宋宗军、青岛已臻化境公司总经理于洁共同启动了国家电影云制作服务平台,首次向电影行业全面介绍了该平台的发展与建设情况,阐释如何基于云计算平台和高速互联网来实现电影分布式远程跨域协同制作,为促进我国精品电影生产创作、加快推动电影强国建设奠定技术基础,提供平台支持。

  本次论坛分为主题演讲和互动交流两个环节,在主题演讲环节共有六位嘉宾围绕主题依次发表演讲。

  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

  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副总经理、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高新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电视摄影师学会理事马平以《人工智能与电影未来》为题展开演讲。他把人工智能形容为人类社会面对未来的一个全新的动力。对于影视行业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马平从创意、编剧、制作、触达四个阶段分析了人工智能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在创意和编剧阶段,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尝试剧本创作的研究和应用。在制作阶段,有些技术已经很成熟,例如人工智能驱动的摄影机运动,除了应用于电影拍摄,也在现场秀中广泛应用。另外,像图像处理、动作捕捉,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帮助实现。

  电影抵达观众的过程,同样有人工智能的参与,马平把其称为“触达”。现在各大影视平台,内容推送的背后已经有大数据的支持,甚至于项目的立项、研发的背后也有人工智能数据的支撑。

  人工智能跟所有的新技术一样,从实验室的研发到真实世界的应用,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影视行业,面临的素材、制作千变万化。人工智能可以在制作上带给我们很多便利,比如说使用传统工艺手段,一个很有经验的老师傅一周只能修复一张老照片,人工智能5 秒钟可以处理一张。

  马平还介绍了他们正在做的一个研发项目,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他在现场选用蒙娜丽莎相片和三个游戏角色, 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对他们进行拟人化处理,让静态照片做出许多丰富的真人表情。这套表情系统跟传统的动作捕捉不一样,因为不涉及到任何三维模型,任何材质绑定等, 直接在一张照片上通过人工智能把演员表情赋予到静态图片上。

  为了更好说明这个技术的应用,马平用现场工作人员的照片演示了给照片添加动态表情的过程。照片中的人原来是闭着嘴的,人工智能对她进行张嘴动作编辑的时候, 还添加了牙齿,因为人工智能觉得她张嘴时应该有牙。目前,这个技术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它说明了人工智能对电影创作来说,所具有的可能性。

  数字时代引发的相关问题

  国际标准化组织电影技术委员会(ISO/TC36)主席、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董事安迪·马尔兹,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为视角向大家介绍了高新技术对电影的影响,阐述了学院颜色编码规范的系列标准,及其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优势,最后阐述了学院软件基金会在电影开源领域中的所做的主要工作。

  安迪·马尔兹提到了新影院展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现在,演员常常在绿幕背景下表演, 后期抠掉绿幕加上其他背景,背投技术使用录制好的背景,在演员表演时即加上去,省去后期抠图工作。

  如何保存数字制作的电影,同样受到电影界的关注。安迪·马尔兹提到开源软件可以自由使用和修改,有不少开源软件是针对数据存储业务的,电影行业非常依赖开源软件。到目前为止,影视行业依赖于各个企业提供的这些重要工具,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稳定性问题。针对这一点,科学技术委员会推出了学院软件基金,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开源软件在电影行业的发展, 实现资源共享。

  来自印度的Qube 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董事会成员塞西尔·库马尔关注的也是数字时代影院发展的问题。他以胶片电影为切入点,细致讲述了新时代影院智能化运营发展的策略。

  数字不仅让电影制作变得更加便利,也为影院发展带来了新契机。胶片时代,影院广告发展受限,数字时代把所有的事情都改变了,广告传播变得更便利,使发布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国际市场可以很快地进行覆盖, 因此广告成为影院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数字对电影则带来了更严重的盗版问题。

  塞西尔·库马尔设想未来每一个电影都可以放到云端, 任何人都可以观看,但电影的权益应该被完美地进行追踪,片方能够获得收益,订票应该跟排片系统进行有效融合,财务清算系统可以进行高效地流动和转手,不用担心没有进行有效的申报或者遗漏申报,观众什么时候想看,想在哪看都可以。有了数字影院之后,看电影的体验变得更好,广告商也能享受到数字影院带来的一系列优势。

  电影科技是电影发展的保障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友东,从《流浪地球》和《阿丽塔:战斗天使》对比分析了我国电影高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电影技术的应用是电影制作的质量保障,电影的技术和艺术相互促进。中国的电影特效技术这几年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优秀的特效制作团队正在建立。早期中国电影的特效制作主要依赖国外团队,后来国内的特效团队参与制作的特效大片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涌现出一批非常有名的国内特效制作团队。

  丁友东提到:“电影强国的建设需要一流的电影技术, 现在中国名副其实是一个电影大国,有很多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影片数、票房、银幕总数,同时国家也颁布了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什么是电影强国? 有两个指标,一是持续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电影精品,第二是影响力。”他以今年2 月5 日上映的《流浪地球》为例, 说明其代表了国内电影工业化和特效技术的最高水准,但当前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国产电影有数量、缺质量, 有高人、缺高峰,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电影制作技术没有办法跟电影产业发展相匹配”。因此,要建设电影强国必须要有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

  丁友东以好莱坞电影为例,说明了国际化水准的电影制作技术该有的样子。“今年2 月份上映的《阿丽塔:战斗天使》,后期由维塔公司制作。在角色塑造上,维塔公司为阿丽塔制作了47 种毛发造型,一个眼睛就达到900 万像素。阿丽塔穿的毛衣,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涉及到很复杂的物理问题,目前市面上的软件没办法完成这样的工作,维塔公司迎难而上,专门组织相应的团队开发相应的软件。

  科幻电影的制作需要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流浪地球》走出了可喜的一步,电影强国必须要关注这些一流的技术,也要掌握一流的电影高新技术。

  作为电影教育工作者,丁友东为中国电影科技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电影技术的进步需要耐心, 注重积累,国内大多数的影视特效公司建立的时间比较短,积累非常重要,而且要有耐心,同时还要有工匠精神, 对于一些技术的细节进行相应的技术研发。其次,电影特效团队要跟高校科研团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后, 要注重电影技术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主流软件的应用上, 还有在前沿算法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上,都要培养相应人才。

关键字:
分享到:
责任编辑: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