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频道 > 影视 > 电影.MOVIE > 正文
观众需要的不是套路而是真诚
时间:2021-03-24 08:56:00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娱乐首页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一直用来吐槽别人的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反被观众吐槽,还登上了热搜榜。起因是网友曝光了一张节目录制现场的照片,嘉宾正对着提词器念稿,提词器上除了台词,连“此处停留三秒”等表情提示包都有。

   人们脑海中的脱口秀应该脱口而出、随机应变。提词器事件一出,观众才发现,原来口吐莲花、妙语连珠、犀利幽默、思维敏捷都是假的,一切都是设计好的,所谓的脱口秀不过是“朗读秀”,于是有种被欺骗、被愚弄的感觉,心里甚至有些窝火。

   综艺节目录制使用提词器本来很正常,脱口秀有讲稿也不是什么秘密。所以,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观众没必要反应那么大,觉得“这次唯一欠妥的是做得不够隐蔽,这会让发现提词器的观众扫兴,而娱乐演出让观众扫兴是不道德的”。这种解释并未触及观众窝火的深层次原因。

   “敢说”是吐槽类节目的特点,也是观众对它的期待。这种“敢说”,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看见真实的窗口和挑战权威的机会。比如,那些娱乐圈光鲜亮丽的明星,一旦来到节目现场,小缺点、大毛病等各种“黑点”全都被抖搂出来。明星们面露尬色和现场出糗,恰恰为观众所乐见。这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宣泄的机会,更让明星们走下了神坛,让公众看到明星身上及娱乐行业背后的真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吐槽类节目是在聚光灯下对明星等公众人物的公开“解剖”。

   观众对明星和娱乐行业真实面貌的渴望,跟近些年娱乐圈虚假的东西太多有关。有的编剧名气很大,但创作剧本时,雇佣年轻编剧当“枪手”,故事和情节并非通过扎实采风得来,而是东拼西凑甚至凭空想象;有的演员,拍戏时连台词都懒得背,所谓的创作变成了用替身、拼抠图;有的作品宣称收视率很高,其实收视数据是花钱买的;一些明星漂亮的容貌、傲人的身材,是整容整出来的;一些大家津津乐道的“八卦”“绯闻”,是明星的公关团队“设计”出来的;就连一些“路边街拍”“机场偶遇”,也是明星雇人跟拍出来的……面对如此多的虚假,真实自然成了观众渴望的稀缺品。观众观看吐槽类节目,与其说是为了看明星们出糗,毋宁说是为了抵近真实和真相。

   吐槽类节目横空出世,卸掉了明星们的“人设”,让观众看到明星不为人知的真实的一面,满足了观众对真实的渴望。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类节目是对娱乐圈虚假现象的一种反拨。从“吐槽,我们来真的”到“吐槽,我们尽量来真的”,《吐槽大会》的这些“求真”的口号,都给了观众无限期待。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观众对吐槽类节目的高期待,让他们眼睛里揉不进沙子,哪怕是录制节目时看提词器这种业内人士眼中的“技术性瑕疵”也不被他们接受。观众觉得,吐槽类节目既然是脱口秀,就应该现场发挥、脱口而出、随机应变,这样才能避免吐槽者与被吐槽者私下“串通”,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节目内容的真实性。

   从节目制作角度看,观众的这种要求可能有些苛刻,但笔者十分理解观众的心情。既然节目嘉宾可以选择,吐槽的选题可以策划,吐槽的讲稿可以提前由编剧写好,最后录制时,对着提词器念稿,连“脱口而出”这种形式也不要了,一切都成了套路,那观众渴望的真实是否也可以策划和设计出来?所谓套路指精心策划的应对某种情况的方式方法,使用该方式方法的人,往往已经对该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并形成条件反射,逻辑上倾向于惯性使用这种应对方法应对复杂的情况,心理上往往已经产生对此方法的依赖性。无论什么节目,一旦形成套路,对观众的吸引力都会降低。吐槽类节目的价值和宝贵之处就在于,不依赖传统套路,“于无声处听惊雷”,直指节目嘉宾的软肋,让真实暴露在聚光灯下。观众对“《吐槽大会》提词器事件”的激烈反应,是对套路化的一种心理防御,是对“渴望真实、拒绝虚假”的热切呼唤。

   真实需要真诚来呈现。从技术层面看,吐槽类节目在录制中完全不使用提词器估计不太可能。其实,使不使用提词器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是,节目制作方能否始终保持一颗真诚的初心,别在套路化中变得油腻,别关上观众“看真实”的窗子。

关键字:
分享到:
责任编辑: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