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少了“她思考”,“她故事”还好看吗?
最近的荧屏挺热闹,多部女性题材剧扎堆热播,《北辙南辕》《我是真的爱你》《我在他乡挺好的》三部电视剧余温犹在,从女性视角入手、展现女性职场成长的《理想之城》又接力开播。
女性题材在国产剧中并不少见,大女主戏曾经霸屏多年,但因为脸谱化、套路化,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日渐式微。近几年,随着现实主义回归,女性都市剧逐渐成为热点。
影视剧中的“她故事”与当代女性境遇相呼应,适时地呈现了社会女性在不同程度上的横向切面,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不断丰富着叙事能力、拓宽题材的边界。女性屏幕形象越来越饱满、立体,人们看到唐晶一样独立自信、清醒强大的职业女性的魅力,讨论顾佳们所承担的事业、教育、生活等隐形压力,《送我上青云》直面女性的欲望也让人印象深刻。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女性的尊重与理解,传递出更加独立、积极、多元的生活理念,也赢得了观众与作品同频。透过屏幕里当代女性的百态人生,人们挖掘和探讨着当下深刻的社会议题。
不过,女性题材全面开花的同时,概念化、套路化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内容创作显示出匮乏、疲软之势 ,“她思考”深度不足,难以面对舆论的多元审视。
新播出的《理想之城》号称要打造不悬浮的建筑真实职场大戏,可见,视角悬浮已成女性题材剧的痼疾。在“她题材”里,不少女性角色都是完美、光鲜、体面,也有部分人物明明顶着“北漂”“沪漂”、职场新人等标签,但在剧中过的生活,却完全和“普通”不沾边,处于衣食无忧的中产圈层。女性所面对的社会现实,远比剧中呈现出的更加复杂。而悬浮的剧作,用滤镜把真实的女性境遇过度美化了。
“她题材”往往充满了话题性,创作者更容易出现对极致情绪、热点话题、性别对立冲突的偏好,往往流于追求对付丈夫出轨、事业上升级打怪之类的“爽感”,对女性容貌焦虑、生育焦虑、职场焦虑等的过度刻画。《三十而已》的创作者曾讲道:“尽可能集纳各种各样话题,凸显女性在三十岁面临的种种困境,在人设打造上要先树立典型人物然后往特殊里拉。”这样的创作思路,往往导致女性题材剧话题度有余,深度不足,有意无意间放大了问题和焦虑。
除了悬浮感与刻意制造话题、强化冲突,一些“她题材”之所以缺乏“她思考”,主要原因还在于一些创作者尽管在追逐时髦的女性题材,思想却是陈旧的。
数月前播出的《爱的理想生活》里,女孩们都过着精致的生活,俨然吃喝不愁的富家小姐,再加上戏里戏外透露的浓浓的“好嫁风”,三观层面比改编自同本漫画的《粉红女郎》出现了大幅倒退。
而不时痛斥“小鲜肉”与“假大空”的名导演冯小刚,最近带给市场的《北辙南辕》被批不接地气,堪比郭敬明的《小时代》。《北辙南辕》的失败不仅在于生意培养感情全靠饭局以及满屏的豪宅、名车、高档餐厅,更在于理想主义式的悬浮,隐隐可见的“爹味”,处处以男性视角审视女性,让人充满不适感。
反观同期热播的《我在他乡挺好的》,没有规避和美化女性困境,也没有将女性形象极致化、理想化,而是保有人情和基本的共情力,守住了普遍和朴素的善恶观,无疑给女性都市剧创作提供了更具参考价值的样本。两部剧口碑的差异,充分证明了要在女性题材这条赛道上有所收获,创作者起码要有对女性的尊重和真诚的创作态度。
在创作全面开花的同时,“她题材”已经到了该“提质降速”的时候。从婆媳关系、婚恋、育儿等套路中挣脱出来只是形式上的变革,女性题材剧还值得进一步深耕,如何探讨更加广阔深刻的女性人生问题,呈现生动清晰的女性生命脉络,塑造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传递坚实而有力的“她力量”,是值得相关从业者仔细斟酌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