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频道 > 网络游戏 > 业界新闻 > 正文
给未成年人大额消费上把安全锁
时间:2021-03-17 10:00:00    来源:广西日报    浏览次数:    游戏首页    我来说两句()

  据《南国今报》报道,近日,柳州公布2020年度“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未成年人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某通讯店较大金额消费投诉案”位列其中。

  这个“小家伙”为何能整出这么大动静呢?原来,12岁的小陈偷拿家中钱财购买一部手机。家长认为,商家不应将手机卖给未成年人,应退货。而商家称,销售时小陈表示购买手机已获得家长同意。由于纠纷双方均存在过错,经官方调解,双方和解,商家扣除折旧费,退还部分钱款。

  这起常见的未成年人偷买手机纠纷虽已解决,但这些年“熊孩子”们大额消费所造成的那些纠纷,还真不容小觑。

  未成年人没经过家长同意,甚至盗用家长账户,花“巨资”在网络上充值游戏或打赏主播,近年来这类新闻屡见报端。去年在平果市,一位未成年人偷刷12万元买游戏账号,家长要求游戏公司退款。经多番协商,双方才达成调解协议,家长得到6万元退款。

  平果市这起纠纷能够调解成功,得益于有法可依。那就是之前针对未成年人为网络游戏或网络直播平台支付较大金额用于充值、“打赏”而形成的纠纷,最高法明确给出了支持未成年人充值无效的意见。

  相比“未成年人充值无效”,现实中家长、商家还要面对未成年私自买手机、偷偷买高档香烟美酒,甚至买电动车等等,这些行为可没有明确的“充值无效”说法。可以说,如果不对未成年人大额消费“上锁”,只是见子打子,恐怕“熊孩子”还能整出更多“幺蛾子”。

  由此,必须给未成年人大额消费上把安全锁,明确如何才属于守法律、合规矩、贴实际的消费行为。要看到,在未成年人大额消费纠纷中,“家长不知情”是关键因素,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纠纷的产生。给未成年人大额消费制定标准,把“家长同意”作为必须条件,值得考虑。

  从另一个方面说,未成年人大额消费纠纷,归根到底,钱是从家长口袋流出去的。给未成年人大额消费“上锁”,家长更应该先长点心,管好自己的现金及账号密码,对孩子的“家底”明白、知情。试问,压岁钱给多了,有多少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实际购买能力知根知底呢?

  作者:卓木袅

关键字:
分享到:
责任编辑: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