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迎来了巨大的变化,这其中也包括了数量庞大的未成年人用户。由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 1.75 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而其中玩游戏以61%的比例位列未成年网民上网活动的前三位。如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防止其沉迷网络游戏,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的互联网环境,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此次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现行法律的基础上,增加了多项内容,条文从72条增至132条,其中更单独增加了“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保护的理念、网络环境管理、相关企业责任、网络信息管理、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为保证未成年人能拥有良好的网络环境,游戏企业各尽所能,在努力健全和升级防沉迷等相关保护系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响应国家与社会的号召,为共同营造优良的互联网环境进行不同方向的尝试和探索。
持续升级防沉迷措施 联动社会力量加强未成年保障
网易游戏在早前已完成旗下所有在线运营网游的防沉迷系统升级,并严格实施网络游戏账号实名制度,有效限制和管理未成年用户的游戏行为,包括未成年用户游玩限时、付费限额等。
升级后,游戏内玩家账号必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进行实名登记,否则将无法享受游戏服务,最多仅能体验1小时游戏,无法充值付费,且同一手机设备15天内不得重复体验。对于登记为未成年的用户,则会严格受到游戏时长及充值消费的限制:未满18周岁的玩家,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游戏时长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每日22时至次日8时无法进行游戏;未满8周岁的玩家不可充值;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此外,针对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身份账号逃避防沉迷的行为,网易游戏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探索更完善的未成年保护方式。据了解,目前这套技术共计验证干预超过17000人,有效减少未成年误充值、监护人不知情充值的行为,保障了未成年人在游戏时的适度消费和合理管控。
在技术限制基础之上,网易游戏也在积极联合家庭、学校等力量,打好组合拳,通过防治结合的方式来对未成年人进行引导,使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生活中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为此,网易游戏搭建了“网易家长关爱平台”以及家长护航功能,使家长可以查看到孩子的游戏情况,根据需要对孩子账号添加个性化限制,达到家庭、企业共同管理的目的,让家长实现个性化的管理,并打通家长对企业的反馈渠道,增加企业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便于未成年人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此前,网易游戏未成年人守护团队就曾收到家长在平台发起求助,表示孩子不爱跟家里人沟通,沉迷游戏,甚至出现暴力行为。网易游戏未成年守护团队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收集了孩子的账号信息,之后按照家长的要求对孩子的账号进行了个性化的限制。后续为避免孩子注册新账号或使用其他手机号进行游戏,网易游戏团队使用收集到的信息对其他所有账号进行了排查,并通过大数据进行账号拓展和监控,协助家长使用家长护航功能绑定孩子账号,双方共同管理孩子的游戏时长。同时,守护团队也引导家长至平台入驻的心理专家处进行咨询,与孩子达成更良性的沟通。
宣传与教育紧密结合 引导未成年人塑造正确游戏观
除了从技术手段和配套服务上不断革新外,网易游戏也在尝试从认知源头入手,引导未成年人培养正确的游戏习惯和价值观。
针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问题,网易就与广州市检察院联合打造了公益直播视频专栏“小Law号CC课堂”,针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为主题进行课程设计和研发,透过“互联网+法治课“模式,提高未成年上网自护意识,目前已开展至第十期。同时与天河区人民检察院开展“护苗计划”,进一步加强年轻学子网络保护工作,有效打击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
此外,网易也联合天河检察院打造“检易”版“互联护苗计划”,将从政府、学校、家庭、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同主体出发,重点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预防和网络欺凌防治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研究、探讨与实践,从而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有效打击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引导未成年人远离网络沉迷,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随着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落实,社会各界势必又将掀起一轮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新浪潮,通过贯彻新法的执行,以及集合全社会的力量建立有效的组合措施,未来未成年人的上网环境将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