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多个谈资,这两天被养蛙游戏刷屏——《旅かえる》,完全没有被“汉化”,自然也不是“背后黑手”在“炒作”,很多专业玩家为了这个游戏专门去扒攻略,去结交“懂日语的朋友”以及自学日语,甚至人民日报这么正经的媒体这针对这款小游戏做了评论:别做一只孤独的“旅行青蛙”
到底为什么这么火?
“佛系”,大家来感受一下游戏的设定
——没有任何养成元素,也没有任何游戏目标。对玩家来说,不用“肝”,完全不“氪金”也能玩下去。
——游戏玩家只是一个旁观者,不需要特别高的智商和时间,只要你为它收割三叶草和三叶草、准备便当背包(出去),以及你不在家,它突然回家的时候,可能需要随身携带的便当放在桌子上(回来)。等待哇在旅行中拍到好看的照片、拿到土特产、收集珍贵的礼物。如果哇款待了其他小伙伴,也会给你带来回馈礼物。
——蛙本身超级自我style,你的蛙会去旅行,至于它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回来,没有规律,你点开的时候它是在家还是外出,全靠缘分。呱生活得很潇洒,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不会迷茫,去想去的地方 去交很多朋友。
萌,大家来感受一下画面质感
——线条简洁、场景田园,情节日常化。
——头发眼迷腿短、保有儿童般的纯真感,冒险精神,圈粉无数。
看书,看久了会打盹...
或者背对着你写写日记...
要么就做做手工..
母系视角,人最难的就是做到真正的旁观
很多网友玩了这款游戏成功激起了不少人的“母性情怀”,不晓得崽崽有什么心事,总是一顿饭吃好几个小时,或是写信写一整晚,脸上也总是闷闷不乐的样子。是觉得妈妈太唠叨了吗?还是不喜欢妈妈做的饭菜呢?日记里不会写妈妈的坏话吧?当青蛙在家的时候,玩家希望它赶紧出门玩。然而它出门很久未归,却又担心它是否离家出走了。
孤独,或许是真正的内心戏
不养蛙的人看到大家都玩蛙,有三种选择:自己下载一个和别的玩家一起开“家长会”;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么多人玩,并不会下载;完全不理会这股潮流。康德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可怕的事莫过于一个人必须顺从另一个人的意志。”越是合群你越是发现自己孤独,因为你不会安排自己,总是在被安排着。
社会快速发展,每个人没有时间和精力,玩一款没有那么高要求的游戏似乎“不累”。中国很多人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失去了童真,反而看到这款游戏容易患起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别的“文化”充实内心,空虚的感觉和孤独的感觉笼罩着都市群体,中国宅文化已经风靡。多少有一些不可期的“奖励”——交朋友、得到照片、得到礼物……,这些反而增加了人的线下互动和攀比。
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越是孤单的人,越是追剧成瘾,玩游戏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打发时间。现代人活在网络和互联的时代,轻轻一点就可以进入一个“群体”,而不需要花太多心思,而这种群组容易进也容易散;看似都在一起玩蛙,其实大家初衷各不一样,所以对待的此游戏的态度也完全不同;不玩蛙的永远进入不了玩家的世界。
衍生,各种表情包已经出来了
最后一句
你的蛙环游了世界 你却还在宅!